防控登革热从灭蚊开始
【发布日期:2014-11-28】 【来源:卫生监测科】 【阅读:次】【作者:卫生监测科】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为3~15天,登革热病毒在人和伊蚊中持续循环传播。当雌性伊蚊叮咬感染者的血液后,病毒随血液进入蚊子体内,经过8~10天的增殖后获得感染力,当它再次叮咬人时,将病毒传给人。伊蚊(花斑蚊)主要孳生于室内室外的各种积水容器。一旦发生登革热疫情,采取快速杀灭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为重点的综合防制措施以阻止疫情的蔓延。
一、媒介应急控制原则
采取快速杀灭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为重点的综合防制措施。
二、物资准备
(一)个人防护用品:口罩、防护眼镜、长袖工作服、工作帽、手套、长筒胶靴、雨衣、蚊驱避剂。
(二)灭蚊药械:可选用甲基嘧啶磷、马拉硫磷、双硫磷,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可选用背负式喷雾器、烟雾机、手推式喷雾机、机动超低容量喷雾机。
三、现场处理
1、 疫点及警戒区的确定
现场调查,落实防控范围界定。
核心区---疫点疫区;警戒区---近期疫情可能扩散到的区域
2、 紧急喷药----杀灭成蚊:
n疫点范围:包括病家及楼宇,疫情处理前3日每日一次灭蚊,之后每3-5天开展一次灭蚊。
n疫区范围:开始与疫点同步处理1次后,再根据蚊虫监测结果考虑是否再进行处理。
n灭蚊剂,超低容量喷雾和滞留喷洒结合
n在白天进行,注意防止食品污染及人、畜中毒。
n及时、快速、全面、反复杀灭。
n特别做好医院、学校、机关、建筑工地等范围内灭蚊工作。
3、 清除伊蚊孳生地----控制幼虫:
n在疫点周围半径100米范围内开展清除伊蚊孳生地工作。
n根据在本地传播风险,结合蚊媒监测情况,在疫区范围内开展紧急蚊媒控制工作。
n一周内将疫区范围内蚊幼布雷图指数降至5以下
n入户调查原则上要求100%有效入户。
4、施药方法
将可用药物按产品说明书稀释一定倍数,在确定的疫点及周围环境,一般在每天早上7-10时和下午4-7时喷雾施药。
施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n 1.应合理选用杀虫药品种、浓度。
n 2.施药人员每天实际操作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
n 3.喷雾器事先做好检查,要求安全完好,严禁边用边修。
n 4.用过的工具,应用清水洗净,晾干妥为保管。
n 5.配药或施药时,须用工具搅拌,严禁用手接触。修理工具时,不许用嘴吹喷雾器的喷头。
n 6.应用防护品,做好个体防护。
(1)穿长袖工作服,戴帽、风镜、口罩、手套和工作鞋等,防止皮肤和衣服沾染药液。
(2)施药时不要吸烟和吃食物。
(3)喷药后,吃食物和饮水前要洗手和洗脸
(4)喷药完成后,用香皂洗澡,更换衣服。
n 7.注意不要污染食品。
n 8.施药时,如出现头痛、头昏、恶心或呕吐等症状,应立即离开现场,脱掉工作服,洗手、洗脸、漱口,在阴凉通风场所休息,必要时送医院诊治。
5.孳生地类型
n天然形成的容器如:竹头、树洞、石穴、植物叶腋及果实和落叶等;
n人工形成的容器如:水养植物、花盆托、水缸、水池、冰箱和饮水机的接水盘 、马桶、浴缸、缸、罐、桶、锅、坛、盒、碗、杯、瓶、塑料袋、塑料薄膜、包装内衬泡沫、蛋壳、贝壳类动物外壳 、人造假山、盆景的石缝、石穴及衬景的水体 、小区及街巷中各种空心钢栓及地面插孔、用于插固遮阳伞的各种带孔水泥墩等等;
n建筑工地形成的容器如:搅拌机、斗车、灰斗、水桶、安全帽 、茅竹、钢管 、露天堆放的各种装修弯管、厨厕用具 、民工废弃的各种生活用品 、尚未完工的各类积水井、水池及各种地面小积水等等;
n市政设施形成的容器如:市政管网的管井、管道及其留有凹陷拉环的上盖等;
n特殊行业形成的容器如:汽修厂(店)和游乐场所露天放置的废旧轮胎;废品收购站(场)露天堆积的废旧物品 、陶瓷厂、酿造厂露天堆积的各种容器、苗圃、花圃里各类花盆、盆景和容器等等。
6.孳生地处理
¨填、疏、堵、整、翻、捞等方法以消除和控制蚊孳生地或杀灭蚊幼。
¨清除各种水体和容器积水,对难清除的非饮用水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机油类或缓释杀虫剂
¨水体养鱼灭蚊幼。
¨缸罐倒置遮雨存放。
¨竹筒用刀砍为十字形。
¨早期消除和控制蚊孳生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媒介控制效果评估
当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指数超过5,说明媒介控制未达到要求,建议继续在疫区内杀灭成蚊及清除蚊虫孳生地。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最长外潜伏期和内潜伏期(26天)内无新发病例,以及布雷图指数在5以下时,可结束本次应急处理工作。
五、小结:
1、杀灭成蚊:建议每3天1次滞留喷杀至少3次,10日后每周1次;重点场所每天1次喷杀。时间在早上7-10点,下午4-7点,建议使用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如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施药方法按产品说明书稀释一定倍数。在疫点范围内重要的蚊虫孳生栖息场所,如病家周围绿化带、草丛、阴凉场所,疫点公共场所卫生状况差的绿化带、地下车库、露台屋顶花草、社区卫生死角,收治病人医院病房的纱门纱窗及周围环境等进行重点滞留喷洒。避免对相对干净、干燥(如路面、广场等)进行喷洒造成浪费、环境污染和耐药。
2、杀灭幼虫:在病家周围100米和400米广泛开展翻盆倒罐,清除闲置无用积水,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管好饮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积水5~7天换水1次,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7天换水1次,冲洗植物根部彻底洗刷容器内壁。对于一时无法清理的积水,可采用投放杀虫药,也可倒入适量的废弃机油覆盖水体表面。
总之没有蚊子就没有登革热,没有积水就没有伊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