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您现在所在位置: > 机构设置 > 地方病慢性病

灾后健康教育

【发布日期:2014-11-06】 【来源:地慢科】 【阅读:次】【作者:地慢科】

发布时间:2011-09-02 10:33:56 大灾之后防大疫 ——防止“病从口入”,牢记“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手” ■水灾后会发生哪些疾病 灾区卫生条件差,特别是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极不卫生,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如鼠媒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蚊媒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 灾害期间还常见皮肤病:浸渍性皮炎(“烂脚丫”、“烂裤裆”、虫咬性皮炎等;意外伤害: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 ■加强粪便垃圾管理,清理消毒内外环境 ●要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消除苍蝇孳生地,及时喷洒药物进行消毒,消灭蚊蝇;并且可统一投放毒饵进行灾后快速灭鼠,也可用鼠夹、鼠笼灭鼠。 ●洪水过后,要及时修复渗漏厕所、粪坑。 粪便、垃圾不入水。不能随地大小便,科学、合理地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在指定的地点存放生活垃圾,必要时可进行深埋或焚烧等处理。 ●要注意做好腐烂动物尸体的处理,如深埋或焚烧。 ●灾民临时居住房或棚,一要通风换气;二要防潮去湿;三要有一定的采光照明;四要防暑降温或保暖;五要除蝇灭蚊;六要搞好临时公用供水。 ■做好水源保护,讲究饮水卫生 由于洪灾时粪便、垃圾、污物、动物的尸体冲进河流、沟渠,使水源大面积受到污染。因此,要做好水源保护,讲究饮水卫生,应做到: ●喝开水。不喝不干净和受污染的水,不用未经消毒的河水、井水刷牙、漱口、洗碗、洗抹布、洗瓜果、食物、食具。 被洪水淹没过的水井要进行淘洗消毒。首先,将井水抽干,掏尽井中淤泥、禽畜尸体、植物枝叶等污染物。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进行一次重新消毒,漂白粉投加量为40-60克/立方米,一般在一天后,水井可正常使用。以后可按井水常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用缸水贮水的,要做好缸水消毒。饮用水清洁消毒的常用方法有: 沉淀:可以在水中加适量明矾搅拌溶化后,使其沉淀;无条件时可使用其自然沉淀。 消毒:取一片漂白粉精片放在碗中,加少量水捣碎溶化后,倒入缸水中混匀,半小时后方可食用。通常每片漂白粉精片可消毒一担水(50公斤)。 ■防止“病从口入”,预防肠道传染病 ●食物要煮透煮熟,生熟食物要分开; ●饭前便后要洗手; ●管好水源、垃圾、粪便,消灭苍蝇; ●不吃生东西,生吃瓜果要洗烫; ●不吃已霉变的粮食或食品; ●不吃病死、淹死的动物肉。 ■遭受灾害要调好心理 在遭受自然灾害后,要积极调节和控制自身的心理,消除或缓解精神紧张状态。一般可采用积极的心理防卫方法如自我安慰等以减轻精神上的痛苦和避免可能产生的身心疾病。另外,也可以全力投入自救,以减轻心理上的负担和压力。如果有人出现明显的精神抑郁、“痴呆”样表现、严重失眠、妄想、幻想、幻觉等精神症状时,须到医院就诊。 莆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