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3年10月31日,我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508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2298例。今年前10月的新增病例中,因性接触染上艾滋达95.6%,男男性行为感染艾滋的占25.6%。
据省疾控中心专家陈亮介绍,目前我省艾滋病疫情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沿海地区的报告病例明显多于内陆山区。从年龄层次分布来看,由于以性传播为主,我省艾滋病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15~49岁的青壮年中。
据了解,我省历年报告的艾滋病病例中,性传播途径占89.5%。今年,性传播所占比例继续增高,新增病例中,因性接触染艾滋的高达95.6%,此外,通过注射吸毒传播占2.0%,母婴传播占0.6%。
陈亮说,同性性接触染艾滋的比例每年都在上升,2007年1—10月,我省新增艾滋患者感染途径中,同性性接触染艾滋仅占1.5%,2010年就突破了10%,而今年1—10月,这一比例达到了25.6%。
陈亮分析,许多男同性恋者采取“肛交”的性行为方式,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另一方面,男同性伴数较多,加上不安全性行为,就会增加感染风险。此外,这部分人群相对隐蔽,不愿主动检测。
□相关新闻
“如果我有艾滋病你会和我拥抱吗?”
昨天,福建师大的30多名同学来到闽江公园,他们举着“如果我有艾滋病,你会和我拥抱吗?”的牌子,在公园内求拥抱,想以此呼吁市民关心艾滋病患者。面对学生们的请求,市民们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有的挥手表示不同意,有的直接扭头走开。而一位带着女儿的年轻妈妈则张开双臂,来了个大大的拥抱,还让自己的女儿也拥抱这些学生。这位妈妈说,她从不歧视艾滋病人,也了解艾滋病并不容易传染。
1;能l����aJx~G��衣外壳,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杀死病毒。
所有HIV感染者体内都会产生抗体,但只有极少数人的抗体能够杀死(中和)多种类型的HIV。研究人员在近期《自然》上报告说,他们从一名感染HIV的女性的血液分离出她所产生的抗体,并运用克隆技术,在实验室中成功复制出了这种抗体。目前他们已将这些抗体用于一系列实验,用来揭示免疫系统产生该种抗体的路径。科学家有望据此开发出新的艾滋病疫苗策略,利用疫苗刺激诱导体内产生该种抗体来对抗HIV。
新药物:一针或可预防3个月不染艾滋病
艾滋病疫苗的开发绝非坦途,用鸡尾酒疗法的开创者、著名美国华裔科学家何大一的话来说就是,艾滋病疫苗“依然非常、非常遥远”。不过,科学家们已经拿出了预防艾滋病的过渡方案——何大一的研究团队3月4日在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大会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了一种名为GSK744LA的新型药物,将来人们只要打上一针,就有可能3个月不被HIV感染。
就预防性药物而言,这并非创新。早在2012年7月,FDA就已经批准了首个预防HIV在高风险人群中感染和传播的口服型药物特鲁瓦达(Truvada)上市。但特鲁瓦达的短板在于,其作用时效短,必须日服一粒才能有效防御,难以在易感人群中大规模普及。
GSK744LA虽然还没有进行人体测试,但利用猕猴进行的实验表明,注射该药物后,猕猴可在接近3个月之内不被直肠内接种的HIV感染。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网站上发表文章称,由于猴子对该药物的代谢更快,它在人类中的有效时间应该更长。他们接下来将与葛兰素史克公司合作,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预计明年可获得这种长效药物的更多安全性数据。
这项成果被艾滋病治疗专家、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罗伯特·格兰特视为艾滋病预防的“游戏规则改变者”。他直言:“在我所知道的艾滋病预防研究中,这是最令人兴奋的消息。”
新策略:改造患者自身免疫T细胞基因疗法完成一期人体试验
抗病毒药物目前仍是艾滋病患者控制病情的首选,但价格、副作用和耐药性的形成都使得药物的疗效显得不那么尽如人意。有专家提出了新的策略——通过对HIV感染者血液中的免疫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来控制HIV水平,最终达到“功能性治愈”的目的。
这种基于CCR5突变基因的疗法在过去几年中日益受到重视。CCR5是人体免疫T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一种蛋白质受体,HIV与它结合后,就获得了入侵免疫细胞的“通行证”。该疗法始于医学界公认的艾滋病“治愈”第一人——美国男子蒂莫西·布朗,他曾感染HIV并同时患有白血病,但在2007年接受了带有CCR5突变基因的骨髓移植后,其体内的HIV也随之意外消失。
但布朗被“治愈”真的是一个难以复制的特例,因为只有大约1%的人拥有这种突变基因,而移植手术带来的排异风险显而易见。于是,编辑患者自身的免疫T细胞基因,就成为一种更切实际的做法。
近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了这种基因疗法的首批成果。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和加州Sangamo生物医学公司的科学家们称,他们招募了12名艾滋病患者,完成了一期人体试验,结果显示普遍安全。
他们先从这些志愿者的血液中提取未被感染的T细胞,然后在实验室里将细胞中制造CCR5的基因剔除,再将其注回病人体内。4周后,一半的患者按要求暂停服药,以观察治疗的效果。研究人员发现,虽然仅有一人的HIV检测结果呈阴性,但经过基因改造的T细胞似乎能够免受病毒感染,而且存活的可能性比未经处理的细胞更大,与此同时,HIV的DNA却在减少。
研究人员希望,基因修改过的细胞的数量能够占上风,从而在患者体内建立一个病毒无法感染的免疫系统,最终实现无需服药就能控制HIV水平的“功能性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