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您现在所在位置: > 健康资讯 >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专题

吃优质蛋白,也可防心血管病

【发布日期:2020-09-04】 【来源:莆田疾病控制中心】 【阅读:次】【作者:莆田疾病控制中心】

   疫情期间,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早上不许吃粥,而蛋白质是抵抗病毒最最关键的食物。要喝足够的牛奶,吃足够的鸡蛋,隔三差五吃一块牛排,是抗疫的最好方法。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免疫细胞、免疫组织和免疫器官都是蛋白质构成的。而2020年全民营养周的主题就是“合理膳食,免疫基石”,强调优质蛋白。  

  近期,国际血脂专家组(ILEP)发布立场文件,也指出,多吃优质蛋白,尤其是植物蛋白和某些动物蛋白,例如禽肉、鱼肉、饱和脂肪酸含量低的未加工红肉、低脂奶制品,可预防心脏病。  

  基于现有研究证据,专家组提出了蛋白来源金字塔(下图):位于最顶端的是植物蛋白(包括大豆、豆类、坚果),其次是鱼肉,往下依次是鸡蛋和奶制品、禽肉、未加工红肉,加工红肉垫底。 

专家组建议,对于一般人群来说,每天植物蛋白摄入量应占总蛋白的一半以上,减少红肉的摄入,每周最多吃3份红肉,每天红肉来源的热量不超过100 kcal。  

  一、猪牛羊肉要少吃 

  国际血脂专家组指出,红肉增加心血管风险,主要与其非蛋白成分(脂肪酸)有关。当然,红肉的烹饪方法和保存也很关键。  

  每天肉类、红肉、加工肉摄入量分别每增加100 g、100 g、50 g,中风风险分别增加10%、13%、11%。专家组建议,为了降低心血管风险,可用禽肉或鱼肉替代红肉。  

  奶制品(尤其乳清蛋白)吃得越多,高血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风险越低。 每天用一份坚果、低脂奶制品、禽肉、鱼肉替代一份红肉,冠心病风险可分别降低20%~30%、13%、19%、24%。 每天用一份禽肉、鱼肉、坚果、低脂奶制品、全脂奶制品替代一份红肉,中风风险可分别降低27%、17%、17%、11%、10%。  

  二、优质蛋白可减轻体重  

  专家组指出,蛋白可能有助于防止体重增加,这主要与蛋白的产热作用和增加饱腹感有关。  

  

         国际血脂专家组提出的蛋白来源金字塔 

   

   专家组建议,为预防肥胖,一般人群每天可吃25~43 g植物蛋白以及吃标准蛋白(首选植物蛋白)饮食(0.8 g/kg/d)或高蛋白饮食(1.4 g/kg/d),每天动物蛋白摄入量不应≥42 g。 但是,肾病患者应避免吃高蛋白饮食。  

  三、植物蛋白可降低坏胆固醇  

  专家组指出,目前的指南强调,在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尤其血脂代谢异常时,饮食和生活方式调节是治疗的基础。因此,很多人对于用植物蛋白来预防心血管病充满兴趣,但机制尚不明确。  

  专家组建议,为预防血脂代谢异常,每天可摄入15~52 g植物蛋白,这样可使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B分别降低12%~20%、14%~22%、3%~6%。  

  四、优质蛋白可降低血压  

  专家组指出,一些随机对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表明,蛋白摄入越多,血压越低;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显示,某些特殊的氨基酸可能有降压作用,例如谷氨酸、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精氨酸。  

  专家组建议,每天摄入20~50 g大豆蛋白或28~70 g乳清蛋白,有助于降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