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岁律更新 新的一年——2025 就这样亮堂堂地来到我们面前 1月,注定是在期盼春节中度过 近期莆田天气依旧寒冷 又恰逢即将迎来春节假期 人员流动性大 大家还是要多注意保暖,照顾好身体 疾控君在此提醒广大市民需继续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水痘、支原体等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及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同时,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防寒保暖、规律作息,出现不适及时就医,防范寒冷天气给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当前,我省新冠病毒感染、流感、百日咳、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均处于低流行水平。 根据冬春季高发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及传播特点,传染病疫情风险主要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受元旦春节、民间风俗等传统节日和文化旅游带来的大规模人群跨境跨省流动、密集的聚集活动等客观因素影响,我市可能出现新冠、流感等多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重叠,流行峰值交替的局面,发生个别聚集性疫情的可能性增加,但出现区域性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疾病严重程度以轻症为主。 流感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高发。 流感一般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发热(可出现39-40℃高热),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也可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 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多种并发症。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流感发生的风险不能忽视,老人、儿童和有基础病的人群尤其要重视。 1.接种流感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建议符合条件的人群及时进行疫苗接种。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流行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电梯及前往医院就诊等人多且相对密闭场所时佩戴口罩。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排查,外出或接触其他人时佩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 4.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日常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增加身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5.学校、托幼机构应有效落实因病缺课追踪登记制度、晨午检制度、患者隔离制度、返校证明制度、教室消毒措施,严防校园发生聚集性疫情。学校一旦发现病例在短期内异常增多的情况,应及时报告属地疾控部门,规范做好聚集病例的应急处置工作。 6.一旦发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诊,尽快查明病因,规范治疗,切忌自行盲目用药。 7.流感患者不要带病上学上工,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方可复课复工。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易在学校、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引起暴发,预防关键是接种水痘疫苗。 1. 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措施。接种两剂次水痘减毒活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且有效的方法。(12月龄-24月龄接种第1剂次;3-4岁接种第2剂次;≥13岁人群须接种两剂次,两剂次间隔4-8周。) 2. 确诊患者需居家隔离,对症治疗。托幼儿童和学生暂停上课,以免传染他人。需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脱落。 3. 尽量穿着宽松衣物,洗澡时动作轻柔不要蹭破水疱;剪短患儿指甲,保持双手清洁,以减少抓破水痘,引发感染的可能;避免用手揉眼形成角膜炎以致角膜上留下疤痕影响视力。 4.保持居住环境卫生,定时开窗通风,也要注意防止患者受凉。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 全年均可发生感染,1月是仍我市诺如病毒高发期,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且旅行者易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是呕吐、腹泻,常常被误以为“食物中毒”和“胃肠型感冒”,容易在养老院、餐馆、学校、托儿所、医院、游轮等相对密闭的场所引起暴发。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饭前、便后应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在准备或分发食物、进餐、照顾病人之前需要洗手。还应在使用洗手间、换尿片、照顾病人、接触动物或清理动物粪便、处理未熟的食物、揩鼻涕、咳嗽或打喷嚏、处理垃圾、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设施后洗手。 2.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应尽量居家,期间不要和其他家人近距离接触,分开食宿,尤其不要做饭或照顾老人、婴幼儿。 3.认真清洗水果和蔬菜,正确烹饪食物,尤其是食用贝类海鲜等高风险感染诺如病毒的食品,应保证彻底煮熟。 4.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管理,食品从业人员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不适者应暂时脱离岗位。做好班级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登记工作,一旦发现儿童、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及时清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并做好环境消毒,应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诊治并报告相关部门。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而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 寒冷天气易引起血管收缩痉挛,血流不畅,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减少,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容易突发心绞痛、心脑梗塞等。因此,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需注意做好相关防护。 1.注意保暖。老年人在冬季要注意保暖,多喝温水。患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尤其应做好保暖措施,天气寒冷时减少外出,避免感冒和感染其他疾病。 2.适度锻炼。冬季气温较低,但仍然要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寒冷季节应避免晨练,建议白天温度上升后出门锻炼,或者选择在家适度运动,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项目。 3.均衡膳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牛奶、深海鱼类、坚果类、禽类、豆制品,少吃猪羊牛等红肉。减少动物油、不健康油的摄入量和糖类的摄入量。 4.遵医嘱按时用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切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同时还应加强血压、血脂与血糖的监测。一旦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头晕、气喘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治疗。 5.避免情绪激动。遇事不怒、心胸开阔,避免过度兴奋与悲伤,防止脑卒中的发生。